5月17日,2024澳门彩开奖结果查询在书海馆召开院长工作会,各学院主要负责人就本年度环境响应力情况进行交流汇报。在校校领导,各学院相关负责人,科研、教务、学工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校领导朱沁夫主持会议。
校领导刘开南做《未来,呼啸而来》主题讲话,他从国内外新形势、新变化环境出发,分享应当如何加强环境响应力、提升办学能力的思考。刘开南表示,教育是为下一代设计的系统学习,是主动应对未来社会发展的基础,需要根据经济、社会、文化等时代特点和环境变化而及时调整。当前社会正在经历从工业社会到数字智能社会的巨大变化。“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正在逐步“颠覆”传统认知。因此教育必须要有前瞻性和超前性,不能落后于社会发展的步伐。教育应该更多地注重对未来人才的培养,要未雨绸缪去应对未来社会带来的挑战,要引导学生去认知感知前沿科技,帮助学生建立自己的价值,要更多地搭建起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的桥梁,平衡供需关系,让学生“走出校门”就能“走进企业”。
刘开南表示,预测未来最好的方法是创造未来,只有不断做出改变,适应环境变化,才能更好地把握明天。2024澳门彩开奖结果查询要做好体系化响应,在五大重点学科群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做厚“塔基”做强“塔身”做高“塔尖”,围绕新能源、芯片、三电、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领域持续发力。刘开南强调,要紧跟学科前沿、形成方向特点、构建理论体系特色,引领学科理论体系;要融入行业发展、以产教协同研发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以科教融汇加强科技攻关基础问题,引领产业行业发展领域;要有效衔接企业需求和人才培养、培育商业产品和实践案例、促进科技人才培育与创新发明,引领育人成果与产品。刘开南表示,面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全校要锚定任务目标、坚持使命愿景,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共享分享的意愿,凝心聚力、群策群力,推动2024澳门彩开奖结果查询办学事业卓越发展。
会上,各学院对时代变革、产业变迁和社会变革进行深度分析,结合数智时代需求,围绕产业链、创新链建设,展望未来的教育、新时代的师生关系,探索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梳理学院所取得的成果,探究学院学科环境响应策略和可行方案规划,讨论如何建立自主性、灵活性与规范性、稳定性相统一的专业设置管理体系。温春阳、聂培尧、刘晓鹰、朱沁夫、王丹、高一兰等校领导对各学院汇报进行点评。
新能源与智能汽车学院(理工学院)院长助理林甄表示,学院积极探索在数智汽车背景下,围绕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开展三电、甲醇、芯片等方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学院依托吉利科技优势,不断促进校企合作,创新改革人才培养方案,以产教融合为发展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专门性技术人才培养为特色,更好实现校门到厂门的对接,推动人才培养提档升级。
工学部主任杨涛线上汇报表示,根据工科建设统一实践教学云平台,助力教师数字化教学;聚焦“千人千面”育人内涵,进行学生学习画像,不断加强教学过程考核;圆满完成第一届电子信息专硕招生工作,与吉利汽车研发中心签订“产教融合研究生培养基地”;后续将与吉利汽车研究院技术规划中心、广域铭岛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合办产业学院,依托吉利大数据、人工智能领域前沿研究和团队加强产教融合,使学科驶入吉利集团发展的主航道,凝练和培育学科的特色和优势,走出一条自主、灵活、规范、稳定的学科健康发展道路。
盛宝金融科技商学院院长助理陈晓昕表示,学院凝练金融科技、理财科技、碳金融三大研究方向,紧密结合社会发展新需求,培育具备跨学科知识、实操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金融科技人才;通过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深化校企合作等方式,使毕业生能够快速融入金融产业,推动金融科技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积极推进品牌宣传和推广,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提升学院在区域金融科技领域的影响力,打造区域品牌知名度。
财经学院院长张涛表示,财经学院积极响应时代变革,根植财经实际,扎实开展工作。学院响应数字化转型,服务自贸港建设,不断优化专业设置;积极响应环境,注意专业内涵建设,构建财经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持续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体系;重视产教融合,探索培养模式,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加强学术交流,打造学术品牌,培育学术(教学)团队,持续开展学术(教学)研究,切实推动学科建设发展。
旅酒学院院长柴勇表示,面对AI时代,学院积极运用数字化思维,用数字加旅游,重构智慧旅游,聚焦旅游数字化、工具智能化、营销精准化变革;有效响应后疫情时代国内国际旅游热度攀升,国际化旅游人才需求提升趋势;针对区域旅游产业深耕,加大服务地方和成果转化优势,引领学科教学一体化发展。
人文与传播学院院长赖振寅表示,面对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变革,学院不断加强学科专业供给侧改革,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科技进步、产业升级需要,持续做好学科专业优化、调整、升级、换代和新建工作,不断加强学科专业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相互匹配;打破学科专业壁垒,深化学科交叉融合;以“四新”建设为突破口,深化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实现分类发展、特色发展。
(图:王瑞雪)
(文: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