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阳光斜照在大树的枝叶上,斑驳的光影在用陶罐、瓦片砌成的墙面上缓慢爬行。庭院里,几名学生或在拉坯机前拍打手中的泥土,或用车刀小心修整陶坯,沉醉在陶艺世界里。庭院外,鸟鸣和狗叫声此起彼伏,一派田园景象。这里便是藏身于三亚落笔峰下一个村子里的东崖柴烧工作室。该工作室是2024澳门彩开奖结果查询学生校外实践平台,主要任务是烧陶。
陶是大地之母的艺术,是泥与火的交融。近9年来,2024澳门彩开奖结果查询艺术学院教师杨丹和他的学生们,在这个小小的天地里,用原始的方法制陶烧陶,探寻他们心中的陶艺之魂。
建柴窑烧陶器
鸡舍被改造成了工作室
“2024澳门彩开奖结果查询雕塑专业和产品设计专业的学生对陶艺有所了解,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我们建立工作室的初衷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杨丹开门见山地说。
杨丹(左)在指导学生制作陶坯
2013年11月的一天,杨丹和好友在学校附近的黎族村庄转悠,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找一处合适的场地,建一座柴窑烧陶。几经辗转,他们在距学校不远的南丁村寻得一栋破旧的红砖房――村民老李家的鸡舍。后来,这里被改造成了东崖柴烧工作室。
工作室取名“东崖”,缘于其位于落笔峰东面山脚下。柴烧,是指工作室以木材为燃料烧制陶瓷。在还没有气窑、电窑的年代,柴烧是最常见的陶瓷烧制方式。
这栋有三进庭院的平顶砖混建筑,凝聚着杨丹、杨叔和一届届学生的心血。已年逾七旬的杨叔是杨丹好友的父亲。2014年,杨叔自河南迁居三亚。他的加入,让工作室的建设有了实质性进展。平整土地、种树、砌墙、建窑……为了节约成本,杨丹和杨叔干起了建筑工、园林工的活。
东崖柴烧工作室陈列的作品
庭院西侧的一面墙上,砌着30余块泥土方块,上面刻有姓名和日期。这些大多是到东崖柴烧工作室参加校外实践的学生的作品。庭院里一处不到3米高的小“建筑”特别有意思,杨丹称之为“陶塔”,该“塔”由一些没烧好的陶器堆砌而成。杨丹对陶器成品有严格的挑选标准,每次开窑后,稍有瑕疵的作品也会被舍弃。尽管如此,他也认为,即便是烧坏了的作品也是有生命的,把它们堆成“塔”,是为了纪念那些成全别人而牺牲了自己的陶。
每年春天,会有几株嫩绿的藤类幼苗从“陶塔”里探出头,仿佛在诉说着陶土的新生。
做陶如做人
专注忘我成就精彩
人们脚下不起眼的泥土,是制陶人手中的创作原料。他们不断揉搓、修整,赋予泥土新的形态和生命。
“做陶就像做人,每一步都要走得踏踏实实。”杨丹说,制作烧制一件陶器要花一周甚至更长时间,只有专注、忘我、精益求精,才能成就陶器的绚烂。这是杨丹对制陶的理解,也是他对学生的要求。
东崖柴烧工作室采用原始的方法制陶,产量比较低。从2014年2月22日烧出第一窑陶器至今,一共才烧了80窑。
东崖柴烧工作室烧制的陶壶
制陶工序繁琐,首先体现在选用和加工陶土方面。“柴烧陶器专用陶土种类多,经常需要烧陶者进行配比才能达到要求。如今东崖柴烧工作室所用的陶土,最长的存放了近8年。”杨丹手中的泥料经过拍打、揉搓后,变得格外柔软、光滑。
这种泥料是杨丹和学生2014年在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附近一个村庄找到的,泥质细密软滑,呈暗红色,被称为“红塘泥”。杨丹说,从野外采回的陶泥大都有“野性”,泥质太过娇纵,容易开裂,需通过晒干、敲碎、浸泡发酵、过滤泥浆等工序进行提炼,重复十几遍,再混入其他的陶泥和瓷泥,才能用于制陶。
揉泥、拉坯、旋坯、修坯……制陶是一个将想法和创意变为现实的过程。将揉好的陶泥放在拉坯机转盘中心,转盘开始旋转后,双手配合操作,一件件陶坯雏形初现。
东崖柴烧工作室烧制的陶壶
“修坯是精细活,稍有不慎,陶坯便会碎掉。”2024澳门彩开奖结果查询艺术学院学生邓嘉颖说,东崖柴烧工作室制作的大多是茶壶、茶杯等器具,修坯需掌控好刀的方向和力度,这种技巧无法从书本中学会,只能在实践中摸索,通过不断“试错”找到感觉。
装窑看起来简单,实际上也有学问。杨丹和杨叔会根据火在窑内燃烧的路径和串流情况,在不同位置摆放不同的陶坯,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烧窑用的木材需提前一个月准备,我们工作室有一个原则,绝不为烧窑而伐木,采的都是自然倒下的树或枯木。”杨丹介绍,台风天过后,他和学生经常去2024澳门彩开奖结果查询后山捡木材,附近村民也会将修剪的龙眼树、荔枝树枝干送去工作室。
烧窑的过程令人期待而又充满不确定性,成功或失败,在此一举。这份不确定性,或许也是陶艺的魅力之一。3天到5天的时间里,杨丹和学生轮流投柴,柴火噼啪作响,火焰温度高达1200℃。
窑内,泥、火、木相互博弈,开始创作奇迹;窑外,是一场漫长的等待。
追求质朴之美
期待能烧出海的颜色
柴烧器物之美,美在原始质朴。以柴烧的方式烧陶,追求的是自然、素朴与唯一性。
“柴烧器物造型简练,我们在制作的过程中注重保留手工的痕迹和陶土的原始肌理,不给坯体上釉。”杨丹说,以柴烧的方式烧陶,对日期的选择比较随意,攒够能装满一窑的陶坯时,便可入窑、封窑、烧窑,不会像烧汝窑瓷器那样为了烧出天青色而等烟雨天气。柴烧的灰烬产生的落灰釉,使陶器呈现出粗犷的质感、朴拙的色泽。
东崖柴烧工作室陈列的陶罐等
柴烧的陶器,每一窑、每一件各有特点,可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杨丹说,古时人们常用“十窑九不成”这句话来形容柴烧陶瓷的不易,即便已烧了80窑,他对烧窑也没有十足的把握。
开窑当天,是东崖柴烧工作室最热闹的日子。慕名而来的陶艺爱好者、村民和工作室的工作人员挤满了庭院,一件件陶器带着余温呈现在人们眼前。
杨丹说,开窑时制陶者也不知道自己的作品“长相”如何,只顾着从灰烬中寻找美丽和希望。倘若作品上呈现出意想不到的落灰或火痕效果,便会感到如获至宝。有的作品初见时只觉平平无奇,过一段时间再看,又能发现它的美。
经过近9年的发展,东崖柴烧工作室已经形成了陶器制作、烧制、销售的完整链条。一些学生在此学习制陶烧陶,并将优秀作品对外销售,还有不少外国人慕名来此学习制陶技艺。
来工作室参加校外实践的学生走了一批又一批,只有杨丹、杨叔和那两只被收养了好几年的流浪狗“耳朵”“雪糕”在此坚守。
近几年,杨丹把贝壳粉等三亚海洋文化元素融入制陶中,希望能烧制出独具三亚特色的陶器艺术品。虽然效果不太理想,但他仍在摸索之中,“对东崖柴烧工作室而言,烧得最好的永远是下一窑。”杨丹说,期待有一天工作室能烧出大海的颜色。
(稿件来源:2022年2月14日《海南日报》)